緊急預備金是什麼?為什麼很重要?6步驟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!

建立緊急預備金是財務管理中的首要任務之一。這並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建議,而是能夠在未來面對不確定性時,為你提供重要支撐的關鍵重點。

出社會工作後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趕緊把緊急預備金存出來,為什麼?

建立緊急預備金是財務管理中的首要任務之一。這並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建議,而是能夠在未來面對不確定性時,為你提供重要支撐的關鍵重點。

本篇就是要改變你對緊急預備金的看法,並重視這重要的觀念,讓資金運用上變得更靈活。

緊急預備金是什麼?

緊急預備金(Emergency Fund),建立在自身慾望以外,偶遇突發事件或者意外支出時,可隨時啟用的一筆資金。

比如你突然失業了,但還需要支付日常開銷,這筆錢就能幫你渡過難關。

這筆錢是專門為突發狀況準備的錢,在你遇到重病、車禍、失業等等意料之外事情時,可以即時動用這筆資金度過難關,不用向別人求助。

意外通常會悄然而至,讓人措手不及。一旦發生,往往需要支付一大筆錢,此時緊急預備金的作用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
注意事項:切勿因慾望動用緊急預備金:慾望不是啟動緊急預備金的理由,平日仍應該養成固定開銷、記帳的習慣。

重點小結:

  • 用途:應對突發事件和意外支出。
  • 重要性:提供財務安全網,減少壓力,避免陷入財務困境。
  • 管理:僅在緊急情況下使用,保持良好的財務習慣。


為什麼需要緊急預備金?

人們的生活通常有固定的習性,這是人的本性。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:

我每月收入6萬元(包含股息、津貼、獎金等等),除了正餐外,偶爾下午會喝杯飲料、吃下午茶,偶爾去吃一次吃到飽,加上手機費、水電費和房租等支出,每月的固定開銷控制在1萬5000元內。但問題往往不會出現在這些日常消費中。

去年,我因為腳受傷引發蜂窩性組織炎,需要住院治療。那時,我剛工作半年,而醫療費用高達15萬元,對於剛出社會的我來說,這是一筆非常沉重的負擔。不過,幸好我已經有緊急預備金的觀念,知道在存夠緊急預備金之前不能隨意投資或消費。我每月存3萬元,半年剛好存了約18萬元,這才讓我在不依賴他人的情況下渡過難關。

這個故事並不是要強調儲蓄率應該多高,也不是炫耀我有多少存款,我強調的是應該根據個人生活習慣、家庭狀況和宏觀經濟(如通貨膨脹)來做出合理的儲蓄計劃。


根據上述案例,可以看出擁有一筆緊急預備金是多麼重要。

在動用了緊急預備金後,我立即開始重新儲蓄,將近半年的時間又存了一筆新的緊急預備金,直到一年後才開始進行投資。(這很重要!)

現在就開始行動

先評估你每月的固定開銷,然後設定一個目標,比如六個月的生活費作為緊急預備金。記得,每次消費前都要三思,確保你的支出不會妨礙到達這個重要的財務目標

通過這個故事,希望能讓大家明白建立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,以及在突發事件發生時,它能提供的財務安全感。如果你是我,你會怎麼做呢?

6步驟評估自身緊急預備金要存多少?

步驟1:收入穩定性(現金流是否充沛)

穩定收入:建議6個月月支出緊急預備金,以大多數人的經驗來說相對保守,但基本夠用。

不穩定收入:建議1年的月支出以上緊急預備金,以我來說,我無法接受不穩定收入影響我正常生活。

注意事項:
  • 這邊的穩定代表固定收入,若你的收入是不固定,必然要存比較多緊急預備金,以應付不時之需。

  • 決定關鍵:你可以接受幾個月沒有工作?依照自身壓力承受能力做安排。
  • 步驟2:分析家庭經濟狀況及結構

    單身:目標緊急預備金可以相對低一點。(但建議最低要求仍為月支出的6個月)

    非單身(含有家庭):評估家庭月收入能力與自身收入能力比,少於2:1時,建議都以不穩定收入來看(建議1年以上月支出緊急預備金)。假設我月收8萬元,家庭收入共16萬元以下,我都應該以1年以上月支出來算。

    三個不同群體的案例:(以我身邊朋友實際情況分享)

    1. 小資族案例(單身+穩定收入):凱蚊目前單身,且有固定工作,月薪3萬元,固定支出及變動支出共1萬5000元,假設每月能存1萬5000元,耗時10個月存到15萬元的緊急預備金。
    2. 雙薪家庭案例(家庭+固定收入):宗獻及靜雲夫妻兩人皆有固定工作,家庭收入每月10萬,固定支出及變動支出共8萬元,假設每月能存2萬元,耗時2年存到96萬元的緊急預備金​​。
    3. 高資產家庭案例(家庭+不穩定收入):仲楷和鈺翔夫妻兩人屬於自由工作者(月收不定),平均月收入30萬元,固定支出及變動支出15萬元,假設每月能存15萬元,耗時​1年存到180萬元緊急預備金 ​。

    綜上,聰明的你可以發現收入及能存到的錢每個人都不一樣,雖然緊急預備金越快存出來越好,但儲備緊急預備金的時間並非關鍵。應該綜觀收入穩定性、家庭經濟結構及狀況、平均總支出去衡量我們的儲蓄。

    注意事項:為什麼是2:1?因為你的支出多2倍,壓力也大1倍,風險也大1倍(若突然沒有工作,等同於2人同時失業,緊急預備金一定要多1倍才夠應付突發狀況)。若3:1則放大3倍緊急預備金,以此類推……。

    步驟3:計算月支出

    為何計算月支出跟緊急預備金有關係?想必有人會有這問題。那就回到問題,你要想存多少的緊急預備金?

    多數儲蓄建議說,就存固定XX萬做為緊急預備金就好了或者存收入的20%練續幾個月就好了。

    但是,每個人的月收入都一樣嗎?答案:不一樣。舉例來說:有人存到10萬元只需要1個月,有人則需要1年。

    我認為上述這概念會害到那些一知半解的讀者!!!

    假設有人為了趕快達到XX萬元的目標,幾天不吃不喝、中斷學習或者其他讓自己生活受苦的方式甚至間接影響健康、家庭等負面效應,那顯然是不健康的儲蓄方式。

    所以我建議每個月都要滾動式修正並存月支出的半年以上至1年,但儲蓄時間不分長短(有存到就好,不用太逼自己,但也不能太放縱,要隨時檢視),算出每個月的支出,並審視自身消費狀況那些可以存起來並持續儲蓄(把能存的都存起來) ,才可以安心做後續資金運用。

    至此,我不建議應該設定一個固定金額作為緊急預備金,原因很簡單,就是通貨膨脹會把我們的錢吃掉。當通貨膨脹帶動萬物齊漲時,就會不知不覺超出目標緊急預備金,這也是為什麼我會以「月支出」做為錨點,因為月支出本身就帶有通膨成分在裡面了,更能反映出現在幣紙的價格。

    月支出的個人承擔月數就是緊急預備金應該有的金額,代表你可以有幾個月時間給自己時間去應付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,當然是依照個人承擔壓力能力做修正,並非死板一定要怎樣。儲蓄沒有什麼固定一定要存多少才是對,自身認為夠了即可。

    萬用公式

    • 月支出*個人承擔月數(建議6起跳)=緊急預備金。

    步驟4:開立3個銀行帳戶(建議數位存戶)

    評估完自身上述3個問題,就要開始做資金分配了。

    以我的薪資6萬元來舉例,再收到薪資當天,我會把1萬元留在薪資開銷帳戶裡面,做為日常開銷;2萬元存入投資帳戶,這個帳戶為後續投資資金使用;3萬元存入至緊急預備金帳戶,這個帳戶是我緊急預備金存放地。(僅供參考,並依實際情況變更)

    問題來了,剛剛不是說存完緊急預備金才能進行投資嗎?為何需要開設預備投資帳戶?

    這部分說回投資的定義,投資究竟是什麼?只有投資股票、房地產才是投資嗎? 

    答案:錯誤。

    試問:學習新知識要不要錢? 答案:要

    試問:學習新技能要不要錢? 答案:要

    難道為了儘管存出緊急預備金,我們能夠放棄投資自己的腦袋嗎?想必大家有志一同會說:不會。


    那我們究竟要如何達到平衡呢?這裡有個觀念要帶給大家「建立緊急預備金和投資自己並不是互相排斥的,而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兩項重要財務策略。通過合理的預算分配和階段性目標,可以在保障財務安全的同時,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,實現長期的財務健康和個人成長。

    步驟5:計算月收入(全部到你口袋的錢)

    計算所有月收(包含加薪),才可以了解我們究竟可以有多少儲蓄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,同時也是評估我們開銷的依據,但依然要注意增加月收時,要盡量控制*生活方式膨脹*。

    生活方式膨脹: 是指收入增加,同時支出也會增加的一種現象。舉例來說,今天老闆多給我工作獎勵金或者突然加薪,大多數人就會想要犒賞自己,吃個燒烤之類的。但這並沒有不好,賺錢本來就是要花的,生活品質都沒有,賺錢做什麼?談何儲蓄?

    所以我不是要阻止生活方式膨脹,而是建議適當控制(至少一半),才能夠再滿足自己的同時,也能夠為儲蓄增添一筆意外之財。

    步驟6:制定儲蓄計畫(月儲蓄=月收入-月支出)

    我們必須知道任何儲蓄的大前提,就是絕對不能影響自身生活品質。

    根據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依街頭取樣發現,消費型式愈吻合自身消費心態者,會擁有更大的滿足感(也就是花錢利益最大化),所以如何儲蓄及制定計畫變得非常重要。

    延伸閱讀:論文參考

    那究竟要如何儲蓄呢?

    綜合上述步驟,我們可以發現

    月收入-月支出=緊急預備金+預備投資金

    這邊可以參考我的做法,那就是以%數分割自己的薪資(注意:此%數並非緊急預備金%數,是月收入%數),我屬於穩定收入/支出者,我比較沒有物慾,所以我的儲蓄相對可以高一點,也代表我的緊急預備金及預備投資金會比較多。

    但若是我月支出增加呢?結合上述以此類推,我們就會放緩、放長緊急預備金的日期,這邊呼應我們剛剛所說的,再不影響自身生活品質下,我們慢慢的存取緊急預備金,但目標錨點依然是設定月支出半年至1年為基準。

    小結:建立緊急預備金是一個需要耐心和計劃的過程。通過設定目標金額、開立專用帳戶、制定儲蓄計劃和逐步積累,可以在突發情況下提供財務保障,讓您更安心地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。

    同時,保持靈活性和定期檢查儲蓄進度,確保計劃符合實際需求和生活變化。

    然而,儲蓄率不應該固定不變,在「持續買進」這本書,有教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金錢,包含儲蓄、開銷、投資等等概念。但這變稍微提到重點概念,就是把我們把能存的錢存下來(這不是廢話,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重點),就可以存到錢。細節可以參考我的延伸閱讀,本篇不做贅述。

    延伸閱讀:持續買進讀書心得

    延伸閱讀:數位帳戶是什麼?

    緊急預備金放在哪裡?

    照上述步驟來,你應該心裡有一把尺知道要存多少的緊急預備金了。然而,我月收要放去哪裡才好?個人建議選擇一個安全、高流動性的地方,這樣在需要時可以快速取用。我整理以下表格,帶你簡單判斷自身需求:

    存放地點安全比較現金流動性收益比較適合人群
    高利率儲蓄帳戶(數位存戶)

    (隨持可以提領)
    需要高流動性和相對穩定收益的人
    銀行定存
    (若接受解定存損失則高)
    有多餘閒錢的人
    銀行活存
    (隨持可以提領)
    需要高流動性和相對穩定收益的人

    當然不只上述我分享的這些,還有貨幣市場基金、股票抽籤、短期存款證等等,但因為相較而言風險很高,並沒有像上述三種工具來的相對穩定獲利,本篇就不針對不推薦項目做分享。

    再考量獲利的同時,我們一定要把風險壓到最低,因為這是緊急預備金,已經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才會動用這筆資金,理當把錢存在隨手可得或者提款機可以領出的範圍為主,再來才會考量資金收益。

    所以上述有貨幣市場基金、股票抽籤、短期存款證等等不推薦原因就是風險相對活儲、活存、定存來的高,我們沒必要為了一點點的收益賠上可能是未來的救命錢。

    何時可以使用緊急預備金?

    沒有收入時之過渡期:

    失業或者換工作期間,這筆資金可以協助你生活直至找到下一份新工作、事業。

    重大意外:

    生病或任何意外發生,且這筆金額不小時,可以啟用這筆資金協助度過現階段難關。

    然而,記住一個原則,使用後必須馬上補上,難關度過後應該停止任何投資行為,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緊急預備金身上。

    再者,撇除上述議題,有人會有一些問題:

    Q:緊急預備金可以拿來投資股票嗎?

    A:完全不可以,這是一筆完全不能動的資產,投資任何商品都不行。

    Q:我可以買最新的PS5、球鞋、電腦等等,馬上使用後再補上這個空缺嗎?

    A:當你使用過第一次預備金後,你就再也控制不住了,會一直使用下去,直到這個空缺越來越大,這不是看雖,這是人性使然,人很難抵抗人性,所以不要隨意啟用這筆資金,就不會有依賴這筆資金的問題存在。

    Q:如果我還沒有固定收入,我應該如何開始積累緊急預備金?

    A:即使收入不多,也可以從零用錢或偶爾的兼職工作中撥出一小部分(建議非正職就20%就好,以不影響正常生活來儲蓄)來逐步建立緊急預備金。

    綜合上述所言,緊急預備金不應用於股票投資或購買非必要物品,因為這筆資金應專門用於突發情況。即使沒有穩定收入,也應從零用錢或兼職收入中逐步積累。使用預備金會使人容易依賴,難以控制,因此保持這筆資金的完整性非常重要。

    結論

    有人說,我就用月薪的%數存個大概就好,但我必須很負責任的告訴各位,我們存這筆錢不是為了誰,正是為了自己!

    所以為了什麼要存緊急預備金?為了應付意外到來。

    為什麼一定要存月支出的倍數?因為月支出的倍數代表你可以不用擔心幾個月,假設存6個月緊急預備金,你就可以安心度過6個月來應付意外,換句話說,有6個月的時間讓你去處理及銜接,找出問題並解決,以利繼續有現金流可以生存下去。其實再換個方式思考,就是可以接受幾個月承擔沒有收入的風險。

    以生病、車禍來說,你能夠幾個月不工作接受自己不工作仍能度過難關?

    以失業來說,你覺得自己能夠幾個月找到下一份工作?

    所以,緊急預備金是為了讓自己手握多少籌碼去應付意外的到來,若準備過少,則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找到答案,壓力重如泰山;若準備過多,則可能會喪失複利的機會。所以緊急預備金剛好即可,建議以6個月以上緊急預備金為目標,但或多或少,仍取決於自己。

    2 則留言

    留言功能已關閉。